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饮食观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更加关注饮食健康和营养均衡。牛奶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现在许多家庭之中的必备品,因此,牛奶的需求量也有了较快的增长,这就推动了奶牛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但从客观来讲,奶牛的大量养殖不可避免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环境污染,如何处理好奶牛养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目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随着畜牧业强势发展,养牛规模扩大和集约化发展,现代奶牛养殖业的特点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量产之下,随之而来便是粪污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理、无害化处理带来的种种问题,如果不及时有效处理好奶牛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可能会造成土壤、水源和空气污染,甚至会引起传染疾病的蔓延。这样一来,不仅导致牧区生态环境的恶化,还会限制畜牧生产性能和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结合奶牛养殖业目前的环境现状,深入剖析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一、 养殖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奶牛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造成土壤污染。由于牧场规模逐步扩大,存栏数不断扩增,在奶牛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代谢物,主要表现为粪便和尿液以及食物的残渣。废弃物若不经过沉淀或者氧发酵等无害化处理而直接还田作肥,将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形成沉淀,长期以往会造成层次较深的污染,进而影响生态环境。
1.造成水污染:由于奶牛饲料中的氮和磷的吸收利用率很低,只有30%左右,大量未被吸收的氮和磷被排出体外,其中大部分会渗入土壤,并通过雨水的冲刷进入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对牧场生活人员以及周边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威胁。
2.造成大气污染:由于在养殖奶牛过程中会产生恶臭刺鼻的气体,这些气体中含有硫化物以及氮化物和甲烷等一类的有害气及温室气体,对养殖场附近的空气环境造成影响,导致空气质量急剧下降。同时,恶臭气味会对人们的嗅觉及神经造成一定影响,从而破坏人们的呼吸系统。此外,恶臭的气味会对奶牛健康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牛奶质量和人体健康。
二、降低环境污染的途径与方法
奶牛生产中主要废弃物是粪便和污水,这是奶牛场最大污染源,此外还会导致蚊蝇滋生、臭味、疫病传播等问题。因此,对粪便和污水的有效处理是奶牛环境控制和降低环境污染的关键,同时也与其资源化利用密切相关。
关于奶牛场粪便和污水的处理,国内外已有很多解决方案,粪便与污水分开处理是目前公认的原则。牛舍粪污的清除是奶牛场的日常工作,我国传统上采用人工干清粪方式,但这对规模化奶牛场来说会浪费大量人工成本。近年来,新建的现代化规模奶牛场已基本采用机械清粪方式,刮粪板系统是目前最佳的解决方案,而铲车清粪则存在能耗过高、工作空间受限和易对牛舍地面造成损伤等缺点。由刮粪板收集起来的粪污须通过水冲管道输送系统集中起来,然后采用适当的机械设备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体经适当干燥后用于牛床的垫料,液体经沉淀后上清液重复用于粪污管道输送系统的运行,是目前集约化奶牛场较为理想的粪污处理系统。目前,国内使用该类系统还不是很普遍,主要原因是粪污输送管道经常阻塞和固液分离设备运行故障较多,这既与设施设备的选型和性能有关,也与牛场的饲养工艺有关。应加强相关国产设施设备的研发与组装配套,使其能够尽早完善,并降低成本。另外,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严寒,研发适合北方地区使用的牛舍粪污收集与输送的技术与设备,也是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固体粪便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自然堆积发酵、还田。此种方法简便,费用低,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因堆积的时间与环境温度存在差异而有很大变化,一般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加之可利用土地面积有限,无法满足奶牛场的粪便堆积,因而堆积发酵时间严重不足,效果不佳。此外,这种方式处理的粪便不适合长距离运输,只能就近施放,对于规模较大的牛场,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而用作沼气发酵的底物,加工成各种专用有机肥料等,这些方法国内外均已有成功经验,但这些方法前期投资大,运行维护费用和加工成本高,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与配套设施设备,能行之有效解决好经济可行性问题。采用自然沉淀分离发酵,生物发酵等方法对奶牛场的污水进行的处理,但因其数量大、可利用部分少、处理费用高,污水处理比粪便处理难度更大,国外大部分采用自然沉淀分离方式处理,经简单自然发酵后还田,但国内对污水的处理还不常见。自然沉淀分离和自然发酵的方法比较简便,不需要什么费用,但由于沉淀和发酵速度慢,需要大量的沉淀池,这在国内很难做到。就近还田受到土地吸纳能力和运输设备的限制;化学处理方式成本过高,目前奶牛场基本无法承受。
因此,关键问题是研发出适合目前养殖实际情况的排放标准和实用的处理方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应在奶牛场的建设选址时就充分考虑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把废弃物处理放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内综合考虑,这会比单独考虑废弃物的处理更能事半功倍,提高处理效果,降低处理成本。(杜宏伟)
网站:www.hebeidire.com ©2024 版权所有:给大家科普一下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2024已更新) 陇ICP备2020004712号-1 甘公网安备62070202000746号 XML地图
技术支持:祥洪科技